东南国防医药

综合新闻

王启元 |“沪滨屹立东南冠”——从茂飞设计的复

来源:东南国防医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22

中央草坪的西北侧为简公堂,曾是复旦校园中最大的单体建筑,造型立面基本按照茂飞的设计,拥有宫殿式的大屋顶,飞檐鸱吻,为当时的教学楼。简公堂的捐资者,是近代沪上知名企业家简照南、简玉阶兄弟。简氏兄弟祖籍广东,于虹口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,在内挤外压的经营环境中,成为当时唯一可与英美烟草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。黄奕住与简氏兄弟大约共捐十万元。学生宿舍(后称第一宿舍)与奕住堂、简公堂同时落成。

中央草坪西侧建筑因为经费问题,不仅落成较晚,且基本放弃了茂飞当年的设计方案。1925年,复旦得到著名实业家、潮阳人郭子彬五万元捐助,建起了子彬院。郭子彬的堂侄郭任远,为复旦当时的代理校长,著名心理学家;堂叔顺便还捐资襄助侄儿,为复旦开办了心理学系。子彬院建筑为典型乡村别墅式风格,与周边仿中式建筑风格不同;建筑的选位与朝向,亦偏移茂飞设计的轴线。至1927年,复旦开始招收女生。荷属东印度商人陈性初,捐白银二万两,兴建复旦大学女生宿舍。宿舍为二层中式风格建筑,位于中央草坪东侧。学校专设女生指导,管理女生生活与学业,毛彦文留美归国后一度来此任职;也正是在这里的大厅,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向毛氏表白,一度震动复旦,最终熊总理如愿娶得美人归。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限于文献,我们只知道1918年定下茂飞开始设计复旦校园,1920年2月便有一版设计图;1922年春,大学部师生正式迁入新校园。我们还知道,初迁江湾的复旦因囊中羞涩,并未遵循茂飞设计的图纸建齐校园建筑,今天存世相辉堂草坪周边建筑群风格,与之并不一致。

前述李校长1918年下南洋募款足以购买江湾地皮,但不够建筑经费,所以设计方案虽早已谈妥,施工则见迟。这时复旦校董们各显神通,尤其在沪做寓公的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拉来复旦最早的“三大件”的大部分赞助。其中原大礼堂位置建起了校办公大楼,以赞助人黄奕住的名字命名为“奕住堂”。

* * *

  作者:王启元??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

李博士邀请我同庶务长叶秉孚一道参观了江湾基址,我也简单介绍了自己在东亚其他的大学校园项目,李校长当即表示把复旦新校园的设计交给我。

复校后的1947年,时任校长章益向各地校友募集三十余两黄金,献给为复旦倾其所有的恩师李登辉,作为颐养金,李校长知道后坚拒。后经协商,决定扩大募捐,用这笔钱在原第一宿舍址上修建登辉堂。八十年代,为纪念复旦创校两位功勋校长:马相伯与李登辉,改名为相辉堂。这座中式礼堂建筑屡经翻修,伫立在当年茂飞轴线正北,今天已然成为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
荷属东印度糖王、银行家黄奕住(Oei It Tjoe,1868—1945),福建南安人,曾是南洋首富。1920年,功成名就的黄奕住因念侨民苦异国苛法,而思为故乡图强,遂前往上海,与史量才等共商于上海建中南银行,次年建成。也是这个时间点,唐绍仪为李登辉介绍了黄奕住,并向其化缘建校舍,黄氏欣然答应,并在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担任复旦校董会成员。起初,奕住堂是用作校办公大楼,1929年又添建两翼。后为纪念前教务长薛仙舟(1878—1927),曾改名仙舟图书馆。抗战中,奕住堂东侧屋顶被日军炮弹掀去一角,战后修复,解放后一度是复旦大学图书馆,今为校史馆。

1917年,尚在李公祠的复旦升格为大学,1918年便相地江湾,因而成为近代江湾地区最早迁入的新式高等学堂。步复旦之后,国立劳动大学、民国上海大学、私立立达学园、私立文治大学、两江女子师范等学校,陆续从上海各个角落迁来江湾;原因之一,便是这里交通方便,有淞沪铁路江湾站可达。淞沪铁路沿线江湾至吴淞段,也成为民国上海最重要的“大学城”。





复旦大学虽不是茂飞最早设计的校园项目,却是他设计过的建校最早、同时也是教会色彩最淡的一所学校。茂飞曾说自己与复旦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因缘。复旦由原震旦学院创办人、教育家马相伯先生(1840—1939)创办于1905年,早期为一所“公学”,由地方财政与士绅注资办学,校址在吴淞提镇行辕。辛亥革命后为光复军所占,马相伯出面借下徐家汇李公祠,作为复旦公学第二片校舍。1913年初,新任校长南洋华侨李登辉谋求将复旦由公学升格为私立大学,并寻觅新校址。1918年1月,他亲下南洋募款建校,半年而回,所得款项于同年购得虬江故道分水处七十亩荒地。南洋募款的经费中似也包含了茂飞的设计费。郭伟杰在《筑业中国》一书中用茂飞档案及当时中西报章记载,发现茂飞与复旦结缘颇为偶然与迅疾。

上一篇:合肥从东南西北引水“解渴” 下一篇:没有了